兵团政务网

安徽省积极探索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 有效缓解公益服务供需矛盾

发布时间:17年05月16日 信息来源:兵团编委办公室 编辑:兵团编委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兵团编委办公室

  在当前严控编制总量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公益事业发展的刚性需求,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安徽省积极探索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闲置存量资源,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在不新增事业编制的同时,有效保障了部分公益服务需求,实现了机构编制“瘦身”和“健身”相结合。

  一、提出背景

  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是本届政府对全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发〔2013〕9号文件也明确要求地方事业编制总额以2012年底统计数为基数由省级政府负责实行总量控制。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的人员编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为有效破解刚需增长与严控总量的矛盾,更好地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省编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立足省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后进行了备案管理、人员规模总量管理等探索和尝试,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因没有顶层设计、配套政策跟不上,总体效果不彰。虽然安徽省各级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空编,但零星分散于全省几万个事业单位,如果靠行政手段一家一家地强制收回,动静大,矛盾多,成本高,效果也未必好。如何举重若轻、化繁就简,在不引起大波动的情况下充分盘活闲置空编资源、保障公益服务急需,正是安徽省进行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探索和尝试的初衷。

  按照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关于探索创新要依法依规、管用有效的要求,安徽省编办会同组织、人社和财政等部门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6年8月制定了创新编制管理建立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办法。10月底,分别批复了安徽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的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3月,会同有关部门在公立医院推进编制周转池制度,选择综合医改示范县所在6个市的公立医院进行试点。

  二、主要做法

  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借鉴了银行业“金融存贷”基本原理,通过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不改变各事业单位编制数和“所有权”的前提下,把长期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空编集中起来建立“周转池”(相当于存款);为确保总量可控,只在全省空编中确定一定比例作为周转池规模,用来向急需行业定向定量投放(相当于贷款)。其主要思路是,依托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的精细化管理,在不调整编制数的情况下,通过统筹全省闲置空编,实现空编资源的“二次配置、一次使用”,增加教育、卫生等刚需行业的人员编制供给。

  1、周转池的来源。长期以来,安徽省各级编办不仅核定各个事业单位的编制规模,还对事业单位用编进行审批。目前全省共有事业编制109.9万名,经编办审批的在编人员92.7万人,事业单位自主用人的编外人员13.9万人。中央要求严控机构编制以来,安徽省编办出台政策要求事业单位预留编制的5%空额,这部分空编6万余名,若不计算编外人员,全省空编数达到17.5万名。安徽省编办正是充分利用这部分空编资源,在不核减空编单位事业编制的情况下,调剂出一定比例的空编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

  2、周转池的用途。“周转池”事业编制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公益事业,包括刚需较大的教育卫生系统。如高校和公立医院两类机构,主要用于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一校一策”、“一院一策”。对于周转池规模,高校控制在教育部评估要求所需人员总量与高校编制数的差额内;公立医院控制在按床人比(安徽省自主确定的)所需人员总量与编制数的差额内。全省周转池编制总规模初定在现有空编总数的40%以内,确保编制总量不超2012年底统计数。

  3、周转池的管理。周转池事业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确定,在人事管理和经费来源上与现有编制同等对待,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周转池事业编制周转期为三年,三年期满由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评估,使用效益高且确有需要的,可重新核定周转池事业编制规模;效益不高的通过控制用编进人,逐步压缩规模直至完全收回。同时,以试点单位现有编制建立“自建池”,自建池人员编制出现空缺,周转池人员即转入“自建池”,形成动态流转机制,保证周转池编制循环使用,能放能收。目前周转池制度正在省属6所高校和4所公立医院试点,已核定试点高校周转池事业编制1425名、公立医院2108名。下一步,将视情在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推开。

  三、初步成效

  周转池事业编制的探索,有效实现了中央有关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要求,在不新增事业编制的同时满足了部分刚性需要。从机构编制部门看,周转池制度按照“阶段性调剂、不调整基数、定时段平衡”的思路,在不从“账面”上一一增减各单位编制的情况下,集中了全省空编资源,实现了动态整合、统筹管理和有序使用,解决了“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问题,提高了事业编制使用效益。从几家试点单位看,周转池编制缓解了高校师资和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口与编制不足的矛盾,增加了专业技术岗位,解决了制约高校和公立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各事业单位看,虽然有5%的编制不让使用,但核定的编制数未变,还一直存在自己户头下,远比“一刀切”强行核减编制让人满意。

  周转池制度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如统计问题,周转池制度为一个单位核定的编制实质上就是另一个或几个单位的空编,若纳入统计势必重复计算,不纳入统计又未能反映使用情况,还需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如何规范周转池事业编制的管理使用,也需加大工作力度,使其不断完善,真正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